历史
古典言情小说 > 武侠修真 > 猫界游侠传 > 第443章 勇太皓冒死觐见

第443章 勇太皓冒死觐见(1 / 2)

推荐阅读:

太皓褪去戏服,洗净铅华,昔日那个英勇无畏的江湖侠士形象逐渐浮现。他身穿一袭素朴的布衣,脸部线条分明,眸光深邃如星,全身上下散发着沉稳刚毅的气息。他脚步匆匆,沿着金砖玉阶直奔紫宸殿,心中怀揣着事关天下苍生的秘密与使命。

紫宸殿大门庄严矗立,铜钉映日,兽首衔环,显得格外肃穆。太皓在殿门外止步,恭敬地跪下,静待传唤,他知道,这一刻的沉默与忍耐,也许将决定无数人的命运。

正当太皓默默祈祷之时,一道熟悉的倩影出现在视线之中。青鸾公主不知何时已悄然回归,她身着翠绿霓裳,步履轻盈,犹如月下仙子翩然而至,径直步入紫宸殿。太皓心中微震,暗忖青鸾公主若在场,自己将很难禀报实情。

正当太皓膝盖触及冰冷的石板地面,体内一股豪情与忧虑交织的情感涌动时,一阵清脆而悠扬的声音从紫宸殿内传出。一名身着明黄服饰的太监缓步走出殿门,其声音犹如晨钟暮鼓,响彻在寂静的庭院之中:“宣太皓觐见!”

闻此言,太皓心念电转,瞬息间已摒弃所有杂念,从容起身,迈开坚实的步伐,一步一步踏入那座蕴藏着权力与智慧的紫宸殿。殿门在他身后轰然关闭,仿佛将外界的喧嚣与纷扰彻底隔离在外。

宽敞明亮的议事厅内,长襄女皇慵懒地斜倚在镶满珍珠翡翠的床榻之上,手中握着一只白瓷茶盏,温润的茶香萦绕在空中,与她周身散发出的帝王威严形成鲜明对比。青鸾公主则姿态优雅地立于女皇身旁,她的眸光在太皓走入殿内的一刹那,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探究与关心。

太皓稳步向前,躬身行礼,声音洪亮而坚定:“草民太皓,参见女皇陛下!”

长襄女皇微微抬眸,目光如炬,淡淡道:“免礼。”

太皓闻言,遂挺直腰杆,郑重答道:“谢陛下!”

长襄女皇端坐于龙榻之上,华盖之下,目光深邃地凝视着太皓,略带感慨地道:“太皓,岁月荏苒,朕记得那年为了邀请你出山,不惜亲赴武荣城,谁知你却始终未曾答应。今日你却擅自入宫,看来是有些重要的事情要向朕陈述。究竟是何等大事,竟让你甘愿冒着生命危险来见朕?”

太皓听罢,目光坚定,微微欠身,朗声道:“回陛下,草民今日冒昧进宫,确实是有一桩关乎天下苍生生死存亡的大事亟需启奏。近年来,各地频遭天灾人祸,百姓生活困苦不堪,田园荒芜,粮食短缺,苛捐杂税更是日益加重,导致民不聊生,哀鸿遍野。草民斗胆,请陛下体恤民间疾苦,减轻赋税,广开粮仓,救济受难的黎民百姓。”

太皓在提到此事时,有意无意地看向站在一旁的青鸾公主,她那清澈如泉的眼眸中似乎也闪过一丝忧虑。他犹豫片刻,揣测着是否应当将更多的隐秘全盘托出,毕竟此事一旦牵涉更深,只怕会触动更多复杂的权谋争斗。

然而,长襄女皇仿佛洞察了他的心思,微微一笑,对着太皓温和地说道:“太皓,不必顾虑,这位是朕的女儿,青鸾公主。她也是心怀百姓之人,你有何难言之隐,但说无妨,你千里迢迢进宫,定是有必须要朕知道的事。”

青鸾公主柳眉微蹙,眸光流转,显然对太皓的说法持有疑虑。她轻启朱唇,声音如玉珠落盘,既显尊贵又不失柔美:“原来你就是太皓,你所说的天下民不聊生,可有什么凭证?还是听信了传言?”

太皓不卑不亢,挺直身躯,一双眸子犹如黑夜星辰,闪烁着坚定的光芒,他答道:“草民所言,非道听途说,乃是亲身历行于市井乡村,亲眼见证了百姓们的困苦生活,他们的哀愁与无助,草民深深烙印在心。”

长襄女皇听着太皓的回答,脸上浮现出淡淡的疲倦与无奈,她沉吟片刻,转向青鸾公主询问:“青鸾,近来各地呈上的奏折中,可有关于民生艰难的具体记载?”

青鸾公主秀眉微蹙,低头回应:“陛下,朝中大小事务繁忙,奏折均由各部大臣处理,女儿并不具体负责此类事宜。”

长襄女皇喟然长叹,指尖轻轻抚过床榻边缘,语气中夹杂着深深的忧虑与自责:“朕这些年疾病缠身,无力细致处理朝政,以致于国事日渐疏离,连咱们国家真实的面貌都模糊不清了。”

青鸾公主见状,试图为母皇分忧,她娓娓道来:“陛下,据女儿推测,太皓所言未必就是事实。为查证真相,不如传唤负责接收各地奏折的官员,让他们详细汇报情况。”

长襄女皇闻之,目光顿时锐利起来,她果断下令:“传令宰相都童,即刻进宫面圣,朕要听听他对此事的看法。”

在等待都童宰相到来的这段时间里,紫宸殿内弥漫着一股令人窒息的紧张气息。此时,一名身手矫健的太监悄然入场,他手中捧着一只晶莹剔透的白瓷碗,碗中盛满了一碗黑褐色的汤药,药香浓郁,却透着几分苦涩。他步步趋近长襄女皇,声音低沉而恭敬:“陛下,您的药已熬好,请您及时服用。”

长襄女皇并未因当前的紧张局面而忽视了自己的病情,她微微抬手,接过了那碗药。只见她面不改色,一仰脖,顷刻间便将那碗药液一饮而尽,那泰然自若的举止,恰似一位肩负江山社稷的女中豪杰,即使面对疾病的困扰,也能毫不动摇。

时光在凝重的空气中流淌,仅仅过了半个时辰,只听得紫宸殿外一阵匆忙的脚步声,紧接着,都童宰相的身影赫然出现在殿门口。他身穿一袭素色官袍,神色庄重,快步走进殿内,对着长襄女皇拱手施礼:“微臣都童参见陛下。”

长襄女皇收起刚才的严肃表情,转而展现出一副平易近人的模样,她询问道:“都童爱卿,近来朕听说有地方奏折上报,称国家民不聊生,此事属实否?”

举报本章错误( 无需登录 )
最新小说: